临沂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咨询电话:17669131996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联系我们contact us

临沂德政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联系人:徐老师 手    机:17669131996 地    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沂蒙路与祊河路交汇环球国际A座701室 网    址:http://www.lydzhsjy.com/ 二维码

从四个角度解读"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

作者:临沂德政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时间:2022-09-22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和促进党的建设的角度,从更深的层面上对沂蒙精神做出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辟概括,揭示了沂蒙精神思想价值体系的最本质内涵,把对沂蒙精神的认识和弘扬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深刻领会这一精神本质,不仅对于挖掘、研究和丰富沂蒙精神的内涵与开辟沂蒙精神思想价值体系理论研究的新境界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背景看,“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精神本质和具体内容的统一。

水乳交融必须有一个长期融合的过程。一方面,从历史的视野看,党群之间的这种交融属于历史的产物。考察沂蒙精神不可能脱离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宏大历史背景,离不开战争中血与火的凝练和建设时期里艰难与困苦的磨砺。割断了历史,就很难理解沂蒙红嫂何以能成为一个英雄的群体并把这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忘记了过去,就很难理解沂蒙人民何以能坚定地跟随党和军队的脚步从抗战和解放的炮火硝烟中迎来新中国,又从战天斗地脱贫致富的奋斗中一直走到创造“临沂奇迹”的今天。唯有从精神传承的历史角度,党群军民间情感的水乳交融和命运的生死与共,绝不仅仅是传奇故事演绎的,而是活生生真实的存在来诠释的。

另一方面,从现实的要求看,党群之间的这种交融是现实的客观必要。从现实的背景看,强调党和沂蒙人民间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就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最生动的教材。这一新概括不仅仅在于对沂蒙精神的肯定和颂扬,更重要的是在于对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深情厚望和更高要求。脱离了这一现实背景,仅仅出于对以往历史回顾总结的理解,显然也是片面的。

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背景看,沂蒙精神从历史走到今天,尽管内涵的表述和具体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所侧重,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本质没有变。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既是我们党的初心所在,也是前行的动力所在。

二、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双向关系看,“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高度的党性和广泛群众性的统一。

水乳交融是双向的。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沂蒙山和沂蒙人民。中国共产党当初对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选择固然有自然条件等方面的考量,但文化渊源和革命基础却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党对延安和西柏坡的选择也能说明问题。既然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党就凭借着高度的党性自觉,倾注了一心为民的全部心血。另一方面是,沂蒙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当115师一部开进沂蒙山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和日伪顽匪各种势力犬牙交错,自古崇德尚义爱憎分明的沂蒙人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共产党。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自觉意识与革命实践,唤醒了老区人民崇高的政治觉悟,激发起老区人民的奉献与牺牲精神。没有党的先进性自然不会有沂蒙群众的认可,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自然也不会有党和军队的立足,更不可能建立起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党的先进性感召、唤醒、引导和改造了沂蒙人民,沂蒙人民拥护与支持养育和壮大了党和人民军队。高度的党性自觉和广泛群众基础的结合,锻造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军民关系自然水到渠成。

三、从党群军民的双重创造主体看,“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沂蒙人民传统民族精神的统一。

水乳交融必须是共同的,单方的努力不会催生伟大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最突出的特质是来源于群众,创造于人民群众。丰厚的文化积淀和长期的人文浸染,造就了沂蒙人民尚道义、重气节、朴实善良的优秀品质。正是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为沂蒙精神的孕育提供了最为原始的素材。但是,一种优秀的地域性群体意识如果没有先进文化的引导和改造,很难形成超越地域和群体的先进文化,更难升华为革命的精神。作为文化创造主体之一的中国共产党从进驻沂蒙山区开始,教育、引导、团结、依靠和武装群众就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作风。党恪守“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不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与人民群众一道缔造了唇齿相依的党群关系和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才共同熔铸了惊天泣地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沂蒙地域精神互动互生的结果。基于此,沂蒙精神的内涵不能仅仅包含沂蒙人民的革命精神,它还应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表现出来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一贯作风,一心为民的无私情怀,同甘共苦的优良传统,浴血奋斗的英雄气概”的革命精神。所以,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双重主体共同创造的产物。

四、从价值取向和利益趋同上看,“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统一。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根源在于价值取向和利益趋同。一方面,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决定了党的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党章总纲明确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符合人民利益的追求就是党的追求,共产党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原则的最高表现。

另一方面,实践证明了党的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一心为民,才有了沂蒙人民倾其所有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正是有了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才夯实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群众基础。历史的车轮一路碾来,沂蒙人民之所以跟定共产党,除了沂蒙人民高度的政治觉悟外,更重要的就是因为党和军队浴血为民的铮铮铁骨;沂蒙人民之所以义无反顾,除了沂蒙精神的传承延续,重要的是党对人民的没齿难忘。鱼水相依,更重要的是鱼离不开水;党群相连,更重要的是党离不开群众。“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的新概括,除了对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敬佩外,还包括对党在沂蒙山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奋斗历程的肯定,更多出于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考虑,这或许是其又一层深意所在。只有从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和沂蒙精神自身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特点出发,才有可能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作出较为全面的解读或阐释。